焚风效应
定义:
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
形成原因:
焚风常出现在热带、温带的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在高压区,空气下沉也可产生焚风。
当一团空气从高空下沉到地面时,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这就是说,当空气从海拔四千至五千米的高山下降至地面时,温度会升高20℃以上,使凉爽的气候顿时热起来,这就是“焚风”产生的原因。
举例:
我国不少地区都有“焚风效应”,例如偏西气流越过太行山下降时,位于太行山东麓的石家庄就会出现焚风效应。据统计,出现焚风时,石家庄的日均温比无焚风时增加10℃左右。
台东市焚风的形成就是西南气流在越过中央山脉后,湿气遭到阻挡,水汽蒸发从而形成了干热的焚风。
影响:
在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不要多久,积雪会全部融化,大地长满了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它称为“吃雪者”。
从举例中我们能看出,程度比较轻的“焚风”能够提高当地的热量,可以让当地的玉米、果树提前成熟,更利于农业发展。
但猛烈的“焚风”会让部分地区的温度突然升高20℃以上,不仅热,还十分干燥,甚至引起当地的火灾,让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当地农产量。许多人会出现不适症状,如疲倦、抑郁、头痛、脾气暴躁、心悸和浮肿等。医学气象学家认为,这是由焚风的干热特性以及大气电特性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