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勤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敏,喜好学问,又谦善下问,不认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
解读:墨熹《论语集注》中:常人性敏者多欠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好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罢了。苏氏曰:“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合错误,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其为人如斯而谥曰文,此子贡之所以疑而问也。孔子不没其善,言能如斯,亦足认为文矣,非经天纬地之文也。”虽然孔文子德性欠安——“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合错误,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 ,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那难免让子贡感应疑惑。而孔子对错清楚,不否认他的难能宝贵的长处,告诉子贡他的谥的出处——固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那是常人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