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复,再来一遍:
《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然后和之。” 何晏 集解:“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
2、与此相反: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今欲通策之,责人之所必不克不及也;苟然,则学者必不精,而得人必滥。欲反之,则莫若使之人占一经也。”
3、返回初始形态:
明,张居正《杂著》:“开国之初,庶事草创,大致皆多量少文。凡造礼做乐铺张茂盛之事,皆在国之中世。当当时,人认为承平盛美,而不知衰乱之萌,肇於此矣。 夏 商 皆然,不独 周 也。圣人知其然,恒不待其盛而亟反之。”
4、从相反的方面说:
艾青《自序》:“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所有滞重的物量长上同党;反之,也能够使活动的物量凝固起来。”
张天翼《皮带》:“但凡希求着的,成果是达不到;反之,没想到的事倒会不测地降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