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改革开放到来,中国从此经济迅速崛起,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在世界产业链中找到位置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开始产生了担忧。
在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地时期,邓小平力挽狂澜地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道路本质上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如今已经过了四十年,中国的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生活消费让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蒙上了一层资本主义的面纱,这让年轻人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不再有激情去做社会贡献,甚至选择了“躺平”;当中国的造富神话一个个崛起之时,所谓的“共同富裕”还犹如高台楼阁,迟迟没有落地。难道“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说法不奏效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杀富济贫”的市场机制。近期中央财经会议正式讨论“共同富裕”的话题,本次财经会议所讨论的重点是,中国要分阶段地慢慢实现橄榄型财富架构,让中等收入人群占据多数,而随着时代潮流发家的有钱人,要为了共同富裕的达成有所贡献,要自主的付出!
下面我将带着大家针对于“共同富裕”政策实施的原因,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从改革开放以来,这四十年我国的人均GDP增速飞快,截止到去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按照国际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标准,最多五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就会跻身到发达国家行列。而且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距离第一大经济体美国也只是相差30%,预估在五年之后,中国将会打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虽然总体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我国的人均GDP到底从何而来,从何平均?其实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有钱的人开豪车、买豪宅,尽情地享受财富所带来的优越感。而没有钱的人,一辈子买不起一套房,买不起一辆车,为了一个月几千块钱的收入奔波不断,和有钱人的生活差距巨大。虽然中央已经针对于全国进行了全面的脱贫,实现了人类历史的奇迹,但是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仍旧很大。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布符合“K型分化”的特点,也就是国民的收入水平增速和成本开支增速完全不符,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和房价、股价等增长速度不在一个等级。而这部分人面对着高昂且长期的房贷,面对着车贷甚至是消费贷,特别是年轻人,逐渐地丧失了创造性和消费能力。最终导致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阻碍。我之前说过,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是势在必行!“先富带动后富”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此次中央财经会议把共同富裕搬上了日程,打算以浙江为示范区域来进行打造,而作为腾讯的当家人马化腾立马针对于该项目贡献了500亿,这如果在国外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的建国理念和执政方式能够促进中国的“共同富裕”指标达成,能够通过中国的先进性政体优势,来迅速的达到“先富带动后富”,作为目前全球第一的美国,也试图想要达到所谓的共同富裕,试图营造橄榄型财富架构的假象,但是一旦经济出现波动,消失的中产阶级将会彻底的打脸,而中国在“共同富裕”的达成过程中,一定不会出现类似于美国那样的现象,中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也具有全民积极配合的能力。现如今,中央开始围绕“共同富裕”开展工作,围绕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来开展工作,可见未来可期!
为什么要在此刻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呢?
目前中美关系恶劣,中国为了进一步地摆脱美国的控制,遭受到了美国严厉的制裁和打击。在美国对我国制裁中,中国清晰地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依旧是不友好的、是剥削的。这是由于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传统认知所决定的,这是所实行的政体差异所导致的,但是无论什么原因,中国现在已经面临非常巨大的外部压力,而除了外部压力以外,国内的各种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如何能够去解决眼前的内忧外患的局面,如何能够保证国民的安定和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老百姓过得好”!
为什么要改革开放?用邓小平的说法就是,如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无法保障,那么人民怎么可能会拥戴我党呢?而现在,随着房价的飞速增长、随着企业垄断现象的不断严重、随着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中国国民的收入是提高了,但是幸福度却下降了!而且随着开支的不断提高,当代年轻人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主力军,已然失去了应该有的活力和斗志,甚至出现了“躺平”的状态。
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优化国民的福利待遇,进一步促进国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央决定将“共同富裕”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一切行为都要以此为导向。
可是如何去实现呢?我刚才已经说过,中国本质上是“杀富济贫”的制度,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一批人收获颇丰,这批人虽然都是很聪明的人,但是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方针,那么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的财富。现在国家需要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单纯指望着国家政府来掏钱,这是不太现实的。那么这批先富起来的人,是不是要带动穷人去致富呢?我想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策略和手段。
于是“第三次分配概念”被提出来!
什么是“第三次分配概念”呢?在第三次之前肯定有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一次分配是为了追求效率,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能够达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注定有一批人要能够发展起来,能够高效率的成就中国经济的各方各面。而第二次分配则是中国政府针对于未脱贫等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缩减贫富差距。而所谓的“第三次分配概念”就意味着,富人要能够有社会责任感,要能够积极主动地反馈社会,将自己的钱拿出来,帮助穷人去改善生活,去优化教育体系,去完善医疗条件。
到底去“杀富”哪些企业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华为净利润646亿,纳税1010亿;阿里巴巴净利润1404亿,纳税金额366亿;腾讯2020年净利润为1598亿,纳税金额为200亿。从这些数据来看,你就知道中国未来要如何进行“第三次分配概念”落地了!
中国现在务必要将传统的经济发展底层逻辑推翻,就在现在,就在此刻要能够建立新的底层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不忘改革开放之初心、不忘脱虚向实之决心、打击国内垄断企业、追求相对的公平公正,进而让中国的发展更进一步!
目前中国国民所遇到的最大开支成本为房产,由于历史性原因,美国的外币输入,导致中国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房价就成为了美元的蓄水池,导致中国房价飞速增长,而伴随着房价的飞速增长,国民购买的压力将会进一步的提升。购买房产成为了国民收入开支的最大类目。
付完首付之后,每个月供房贷,连续三十年如此,我就问你慌不慌?过去看过一个小故事,讲述的是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事情,那时候所传输的价值观就是提前消费,而现在来看,中国的提前消费现象非常严重,当代年轻人将未来三十年的收入提前锁定房产,这势必会导致年轻人的收入降低,从而消费能力下降,消费能力下降则购买力减弱,最终导致内循环不畅。针对于房价攀升的问题,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尤其是今年,政府的整改力度空前,预估未来三年,中国的房价能够被控制住。
另外,教育成本的提高也会导致国民的收入降低。这是什么意思呢?从古至今,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而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子女在学习上有所突破,那只能够通过教育成本的提升来提高子女的受教育能力。于是除了房贷以外,家庭的教育成本飞速增长,父母收入的大部分都贡献给了孩子的补课上。面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出台了“双减政策”,并且围绕“双减政策”制定了配套的“5+2”制度,这些政策的目的除了给孩子减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家长的教育成本,为中等收入人群规模的新增打下了基础。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将会参考德国的双轨制教学模式,能够为中国未来的人才培养打下基础,能够为中国未来的实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除了房价和教育成本以外,阻碍“共同富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平台垄断现象。我们看一下附近的韩国,韩国几乎是财阀垄断的国家,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财阀所掌控,财阀甚至可以干涉政治。由于财阀的出现,韩国的创业氛围很恶劣,财阀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如果想要创业势必会遭受到财阀的阻碍。而目前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创新环境,目前的平台垄断不符合“共同富裕”的达成,因此势必会针对于平台垄断现象进行整治。从目前来看,政府的整改措施已经落地,例如马云的约谈、腾讯的整改等,都说明了“反垄断”行动在开展。
除此之外,阻碍中国“共同富裕”的最大因素就是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一个国家如果老年人太多,那么这个国家势必会缺少活力,并且因为庞大的老龄化群体的养老体系支出会非常多!国家针对于这个问题,积极地制定和颁发了“三胎政策”,允许一个家庭可以生三个孩子。
跟着时代发展起来的富人们,是时候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了。如果没有感恩之心来看待此事情,那么比较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政府的改革大锤注定让这些人失去更多。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进行“杀富济贫”的行为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压力。
但是时代的步伐不会停止,中国的发展也不会停止,未来中国的橄榄型经济结构注定会建立健全,缩减贫富差距的政策在不断落地的同时,国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我相信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承诺不是简单地说说,从目前来看,该承诺正在坚定的一步步去落实!请大家为祖国点赞。#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