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的正确读法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如图2.4-2读数为8.384毫米,图2.4-3读数为7.923毫米。
有的千分尺的可动刻度分为100等分,螺距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动刻度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无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进行估计。对于已消除零误差的千分尺,当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线的两线中间时,若可动刻度的读数在40-50之间,则其前沿未超过0.5毫米,固定刻度读数不必加0.5毫米;若可动刻度上的读数在0-10之间,则其前端已超过下刻度两相邻刻度线的一半,固定刻度数应加上0.5毫米。
外径千分尺的零误差的判定
校准好的千分尺,当测微螺杆与测砧接触后,可动刻度上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应该是对齐的,如图2.4-4甲所示。如果没有对齐,测量时就会产生系统误差——零误差。如无法消除零误差,则应考虑它们对读数的影响。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上方,且第x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即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小x/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做负零误差,如图2.4-4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3毫米;若可动刻度的零线在水平横线的下方,且第y条刻度线与横线对齐,则说明测量时的读数要比真实值大y/100毫米,这种零误差叫正零误差,如图2.4-4丙所示,它的零误差为+0.05毫米。
对于存在零误差的千分尺,测量结果应等于读数减去零误差,即物体长度=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零误差。
内径千分尺用于内尺寸精密测量(分单体式和接杆?1?正确测量方法?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125?mm?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0.008?mm?既为姿态测量误差。?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l?虽相同,当支承在(2/9)l?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处和在离端面?200?mm?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常见的一种如图所示,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结构组成????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由固定的尺架、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锁紧装置等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毫米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二相邻刻度线中间。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从读数方式上来看,常用的外径千分尺有普通式、带表示和电子数显式三种类型。?
工作原理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望采纳~!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楼主你好~!外径千分尺具体见
????千分尺怎么读数?
千分尺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
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千分表有纵形(T)、横形(Y)、垂直形(S)几种,要根据使用用途选择合适的种类。
1、纵形(T):正面观测刻度板的话,测头为前后移动型
2、横形(Y):正面观测刻度板的话,测头为左右移动型
3、垂直形(S):纵形刻度板相对于测头垂直安装型
千分表的示值范围一般为0~10毫米,大的可以达到100毫米。改变测头形状并配以相应的支架,可制成千分表的变形品种,例如厚度千分表、深度千分表和内径千分表(见孔径测量)等。如用杠杆代替齿条则可制成杠杆千分表。
它们适用于测量普通千分表难以测量的外圆、小孔和沟槽等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分表螺旋测微器读数,一定要小数点后有3位,其中最后一位为估读值,0.00xmm,x是估读值。
补充知识:
1、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或螺旋测微仪、或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它的一部分加工成螺距为0.5mm的螺纹,当它在固定套管的螺套中转动时,将前进或后退,活动套管和螺杆连成一体,其周边等分成50个分格。螺杆转动的整圈数由固定套管上间隔0.5mm的刻线去测量,不足一圈的部分由活动套管周边的刻线去测量。
2、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不估读;可动刻度,要估读。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