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是和(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女子))有关的一些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你获取到一些想要的内容。
目录
Q1:我国古代年龄称谓是什么?
垂髫:3、4岁至8、9的儿童,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
Q2:古代年龄称谓是?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扩展资料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Q3:古代年龄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称还在襁褓中的幼儿为孩提;称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为总角;称十三岁的女子为豆蔻;称十五岁的女子为及笄;称成年的女子为结发;称十五岁的男子为志学;称刚成年的男子即二十岁的男子为加冠;称三十岁的人为而立;称四十岁的人为不惑;称五十岁的人为知命,知天命;称六十岁的人为耳顺、花甲之年和还历之年;称七十岁的人为古稀、耋、权围之年;称八十岁的人为耄耋之年;称一百岁的人为期颐之年;称一百零八岁的人为茶寿之年。
Q4: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如豆蔻 及笄 要写明
女孩7岁髫年12岁(女)金钗13岁豆蔻15岁(女)及笄16岁(女)-破瓜、碧玉20岁(女)桃李24岁(女)花信至出嫁梅之。
Q5:古代年龄称谓女子
古代对女子各年龄1-3岁—孩提;7岁—髫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年华,15岁—及笄之年;16岁—碧玉年华;20岁—桃李年华;24岁—花信年华;出嫁—梅之年;30岁—半老徐娘。
Q6: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
形容女生年龄的词语如下~豆蔻年华,花样年华,如花似玉,情窦初开,芳龄几何,等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女子))的一些信息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到网友们获取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古代年龄称谓(古代年龄称谓女子))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