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是谁发明的:诸葛亮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及蒲元等人发明的运输工具,原理是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4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木牛流马概述
木牛与流马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以称作木牛较为适宜。它是由人力推动的四足行走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50公斤,载重约200公斤。利用杠杆原理省力,人肩负重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它能在山地和泥泞路面等真牛可以通行的路面上行走,这是圆轮车不能相比的。在路况较好时,圆轮车比木牛流马要实用得多,这是木牛流马不能普遍使用以至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木牛流马是否存在,古籍记载的木牛流马是否真实,对此争论颇多,笔者以卷之二十一记载的木牛流马造法为主,结合和等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绘出了图纸并造出了模型。认定木牛流马真实可信。笔者自信已揭开了木牛流马之谜。请有关专家学者等同志给予审阅鉴定,欢迎赐教。
木牛流马是怎么走
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六尺,牛行四步。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当然,我也只是根据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