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特(文中主人公),9岁,有个大3岁的姐姐(格雷特尔),一家四口住在柏林宽广的房子里,他们都有各自的好友,爷爷奶奶离家不远,偶尔就会聚聚。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一天,布鲁特放学回家,发现女佣在打包自己的物品,妈妈说他们要离开柏林了,去另一个地方生活。
内心充满了抗拒,但孩子在大人面前就是孩子不是吗,无法改变。新的家令人反感,周围凄凉无比,没有任何朋友,没有喧闹的街道……如果真的在这里长期生活,这样的童年生活无疑是不幸的。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然而,布鲁诺从小就喜欢探险,他发现离家不远处的一片地方被铁栅栏包围,里面的人都穿着条纹衣服,戴着条纹帽,在他眼里有趣极了,同时充满了大大的疑问——为什么不让他们过来或我们过去一起玩儿?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爱探险的布鲁诺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什穆埃尔(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聊了一年,一个在铁丝网这头,一个在铁丝网那头。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就在布鲁诺准备回柏林的头一天下午,他决定去到铁丝网那一头和什穆埃尔探险,作为最后的告别,然而却一去不复返,永远地离开了家人。
他们带着美好的期盼被赶往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子,到最后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死神。孩子的父亲司令官最终被带走……
这就是这一家人的结局,令人悲伤但合情合理。只愿世界的所有角落都被太阳照耀,悲剧只存在于小说中。
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回归这部小说,是赤裸裸地揭露了当时那段黑暗的历史,战争极其残酷,犹太人被作为最底层被无情践踏,他们的一切,自由及生命,都归所谓的另一个阶层的人所掌握。
每个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任何人都无权去剥夺。对待他人,仁慈一点,和平共处。
看到小男孩布鲁诺被误杀时,心里觉得一阵讽刺,残忍伤害他人,当罪孽达到一定程度时,必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疼痛。
小说中还有这样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布鲁诺孤独地在自制秋千上晃荡,一不小心摔下,膝盖受伤,周围只有一个以为的佣人。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多么无奈,成千上万的他们有什么罪?他们也只是一群善良的人类,有爱心,有道德,有热爱的职业……如今他们什么都不配拥有,凭什么呢?
布鲁诺和什穆埃尔,仅仅9岁的孩子,他们的眼睛无比清澈,但看到的世界却无比浑浊,让人心寒。
从小孩的视角看历史,悲愤交加
时代的事情我无法去评判,评判也没有意义,只能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已不再!未来的美好等待着每一个人,不分三六九等,公平对待。现在的时代是和平至上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