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巳节,你了解多少?
1
上巳节由来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
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
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
——《后汉书·礼仪志上》
上巳的渊源,有一种浪漫特质
它在流传中被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所萦绕
从春秋开始,从未少过兰草芬芳
尤到盛世大唐,自由绮丽的文学
使这一古老节日焕发出更丰饶多姿的面貌
2
上巳节习俗
祓 禊
祓 禊( fú xì):古时人们去河边沐浴
用兰草洗身,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
《风俗通义·祀典·禊》:“巳者,祉也”
意为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临
这一天是黄帝生日,也是西王母生日
人们到水边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
周朝时,“祓除衅浴”之礼已成一种制度
有专门的女巫掌管此事
每年这一天,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
都穿上新缝制的春装,倾城邀约而出
或到江河之滨嬉戏沐浴,或至深山幽谷采摘兰草
或去郊野陌上宴饮行乐,认为这样可以祓除不祥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刘宪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唐·徐彦伯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芍药定情
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过后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柳绿花繁
《诗经·郑风·溱洧》描写
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
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
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
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
芍药也是定情的象征
三千年前,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
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记录下了我们最早的爱情故事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吁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