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印度尼西亚议会通过一项法律,正式批准将首都从爪哇岛的雅加达,迁移到加里曼丹岛丛林深处的一座新城。
新首都名叫“群岛”
2019年4月17日,印尼总统总统维多多(Joko Widodo)连选连任,不到两周后他就授意规划部长时任布罗迪约内格罗(Bambang Brodjonegoro)吹风,扬言将把首都“在10年内迁走”,并暗示新首都将“很可能不在爪哇岛上”;同年8月26日,维多多发表电视讲话,称“经过3年缜密研究”,迁都“已成定案”,地点将为加里曼丹岛上的一座完全新建都市,并表示迁都前期工作将在2020年启动,新首都建设“最早在2021年开始”。但随后,新冠yi情的爆发打乱了印尼迁都的节奏。
1月17日,维多多在一所大学发表演讲时重提迁都话题,称新首都“不仅会有政府办公楼,还将是一座新的智能化大都市,可以吸引全球人才和创新中心”。他还重申了两年多前政府提出的“零排放首都”概念,称新首都将会是一座“任何人去任何目的地都很近的城市,可以步行和骑自行车四通八达”的“低碳之都”。
1月18日迁都法案正式通过之后,现任规划部长莫诺阿尔法(Suharso Monoarfa)表示,新首都“将具备核心功能,是国家身份的象征,也将是新的经济中心”。在印尼政府稍后发布的正式声明中,新首都被赋予“加强供应链,令印尼在全球贸易路线、投资流动和技术创新中处于更具战略意义的地位”。印尼政府表示,希望新首都成为一个环保型“超级枢纽”,并“有助于支持制药、健康和科技产业”,同时“促进爪哇岛以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新首都的名字也同时定案:维多多从80多个候选名字中亲自拍板,将新都命名为“努山达拉”(Nusantara),即爪哇语“群岛”之意。据政府人士介绍,选择此名,是因为“努山达拉”符合印尼“群岛之国”的特点,能体现国家形象。
努山达拉拟占地56180公顷,规划用地则高达256142公顷,位于印尼东加里曼丹省北佩纳扬巴塞尔县和库台卡塔内加拉两县境内。
2019年8月26日维多多宣布“迁都定案”时,曾披露了一个总额330亿美元的预算,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新都将仿效巴西、马来西亚和缅甸等其它一些迁都的发展中国家成例,仅仅转移行政中心,仍保留商业中心地位在雅加达和爪哇岛上,即便如此330亿美元也捉襟见肘,如今印尼政府所揭示的,却是“再造一个超级核心都市”的宏伟规划,330亿美元无论如何只能是杯水车薪。但截至目前,印尼政府尚未公布新的迁都预算。
印尼财政部证实,迁都工作将于2022至2024年开始,优先开展公路、港口等设施建设,以便后续进入,但整个迁都时间表“待定”,在“正式发布相关总统令之前,雅加达将继续作为首都存在”。有分析家相信,一些先期工作可能在今年稍晚便开启。
根据迁都立法特别委员会副主席穆斯托法(Saan Mustofa)的说法,新都的筹建和筹建期间管理,将交由一个正部级的新机构“国家首都管理局”负责,局长由总统直接任命,任期五年。许多人相信,和总统关系密切的前雅加达州州长、绰号“阿霍克”的普尔纳马(Basuki Tjahaja Purnama)将成为首任国家首都管理局局长。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搬
雅加达长期以来就是印尼首都、最大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驰名东南亚的名城,所在的爪哇岛面积虽然在“群岛之国”仅排第五,次于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烟稠密,印尼人口的逾60%、经济活动的逾50%都集中于此,于情于理,印尼政府都不该对这样一座首都不满意。
但实际上早在印尼独立之初,国父苏加诺(Soekarno)就认为雅加达“不太适合做首都”,提议将首度搬迁到加里曼丹岛上的中加里曼丹省首府、至今人口不过20万的帕朗卡拉亚这座丛林中的小城镇也的确充当了印尼几十年“备份首都”。维多多上台后,迁都的传闻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并最终从传闻变成了定案,又从定案变成了法令。
印尼政府曾多次解释过迁都的理由。
首先,是人口已膨胀到1000万以上的雅加达在“下沉”:雅加达市区有13条河流,且濒临大海,一半的面积在海平面以下,近年来由于人口膨胀,基建不断,地面不断下沉,过去十年市区平均下沉2.5米,专家们分析照此速度2050年雅加达大部分市区都会被海水淹没。从这个角度看,迁都也是不得已。
不仅如此,雅加达市区和雅加达-万隆都市圈是整个东南亚交通最拥堵的地带,而试图改善交通条件的各种基建项目因为缺钱或政党间扯皮,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进展缓慢,如果不迁都,这个问题近乎无解。当地媒体吐槽说,部长和议员经常被民众抨击搞特权,惟独上班时警车开道的“特权”很少被人吐槽——因为不那么做他们一定会迟到或误事。
此外,爪哇岛狭隘民族主义和宗教原教旨势力较为顽固,这不仅妨碍历届印尼政府推动某些社会和经济改革措施,还人为放大了许多矛盾,加剧了党争和内阁冲突。相对而言,印尼“外岛”大多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区域,将政治中心迁离爪哇岛,搬迁到一个政治和社会氛围较宽松的地方,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社会、政治矛盾,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总统和政府远离动辄得咎的尴尬,多少也能躲个清净。
在推动迁都立法过程中,政府又为其打算将新都也建设成一座“超级核心”作出解释,称此举意在“更公平地对全国财富和资源进行再分配”,一举扭转“万岛之国,爪哇独富”的局面。莫诺阿尔法部长称,迁都加里曼丹是基于多方面考虑,包括“区域优势和福利”,并“怀着在群岛国家中部诞生一个新经济中心的愿景”。
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莫诺阿尔法部长在1月17日提到了“其它迁都国家的先例”,尤其是巴西和缅甸,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将首都从商业中心和大城市外迁不乏其例,远的不说,时间和地理距离“双接近”的,就有马来西亚(2003年将行政中心从吉隆坡迁布城)、缅甸(2006年将行政中心从仰光迁内比都),等等。
但实践证明,即便此前公认较成功的“从大到小迁都”范例——巴西1960年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新建小城巴西利亚,如今“复盘”,也仍然发现代价不菲,而诸如科特迪瓦(1983年将首都从沿海大城市阿比让迁至内地小城亚穆苏克罗,实则直到21世纪尚未完成迁都)、坦桑尼亚(1973年决策将首都从沿海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迁至新建的内地行政中心多多马,实际上直到今天迁都也未真正全部完成)、缅甸(迁都被形容为“一片混乱”),则几乎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难言成功的迁都“前浪”,都还仅仅是转移首都的行政中心职能,经济和商业枢纽地位仍以“商业首都”之类形式保留在原地。而印尼此番非但要转移首都的行政职能,还要在一片荒凉的加里曼丹岛丛林里平地兴建一座新的经济、商业中心、超级都市和“核心枢纽”,这不仅放大了风险和困难,而且简直“精分”——有印尼网民在评论维多多总统“建设一个骑自行车和步行通行四通八达的首都”时,指着一期占地即高达5.6万公顷、远景规划面积更在25.6万公顷以上的“群岛”蓝图质疑“这么大的新都,步行通勤要走几天才能一个来回”。
印尼国内外的环保人士已开始吐槽新都所谓“零排放”只不过挂羊头卖狗肉,大兴土木势必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而树大根深的爪哇岛上政治、宗教和经济实力团体,已开始就“肥水外流”发出警告。
甚至“努山达拉”这个名字也引来不少非议和调侃,因为“群岛”此前更多被用作印尼整个国家的简称和诨名,有人调侃,如此命名一座新首都,“就像把一只灰兔命名为‘灰兔’般不伦不类”。
印尼总统任期5年,连任只限1届,这意味着维多多总统2024年就将卸任,而届时印尼迁都工作的“大头”,只怕才刚刚开始,这个都能不能迁、怎么迁,恐怕未必能仅凭一纸立法便从此一劳永逸,再无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