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环境保护培训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 。
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组成南华大学的两院一所,在发
南华园景
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号角声中,在提高人民卫生保健水平的呼唤声中,应运而生。尔后,与祖国同命运,与时代同脉搏,在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1958年,国家批准建立衡阳医学院,由湖南医学院(今湘雅医学院)全力支持,隶属湖南省政府。时任湖南省文教办主任华国锋担任筹委会副主任。
1959年,在发展核武器和核工业的背景下,国家将原中南矿冶学院矿冶工程系等专业系迁至衡阳,组建衡阳矿冶工程学院,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为我国唯一培养铀矿开采本科学历以上高级人才的专业学院,因此被誉为中国铀矿冶第一学院。
南华夜景
1962年,为适应铀矿山地质研究、采矿研究、化学分析以及放射性仪器研制等需要,中共二机部党组与江西省委商定在江西矿务局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南昌矿业研究所”,简称南昌所,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十二局。1966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的矿山设计部分与南昌所合并,成立二机部第三研究设计院,简称三院。
1962年,衡阳医学院停办。1965年复办改为衡阳医学专科学校。1977年恢复衡阳医学院建制。
196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停办。
1969年,三院与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的水冶设计部分合并,成立二机部第四设计研究院,简称四院,由南昌迁址衡阳。
1975年,在四院科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湖南矿山研究所,代号为湖南六所,又称湖南铀矿开采研究所。
1983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复办,更名为衡阳工学院。
1982、1983和1988年,湖南六所先后更名为核工业部铀矿开采研究所、核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和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南华大学历史沿革
1993年更名为中南工学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两度题写校名。学院实行部省共建、部管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中南工学院和原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创造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效果,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2002年,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