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内容是和(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哪一个))有关的一些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你获取到一些想要的内容。
目录
Q1:农民起义中,哪次是洪秀全领导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洪秀全领导的,起义之后他成立了太平天国。
Q2:洪秀全领导的什么起义,及其他的详细资料?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领袖。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后受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的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作为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洪秀全在1845到1846年间,写出《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原道救世歌》,宣传了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消灭“阎罗妖”的革命思想,其中也表达了洪秀全的人口思想。洪秀全完全排除人口增多会出现衣食不足的可能性,认为人类的生和死,都有上帝的妥善安排。他说:“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原道觉世训》)因此,无论人怎样多,都应该相互平等,不应该为争夺衣食而产生矛盾。“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至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则有阎罗妖注生死邪说。(《原道觉世训》),即由清朝统治者所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体系造成的。他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同上),直到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原道醒世训》)。总之,消灭封建统治体系,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天国,是使人口众多的中国“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的唯一途径。因此,他在1853年颁布了《天朝日亩制度》,准备用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来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口问题。
Q3: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目的是什么
自古农民起义的就没什么好东西。看看袁腾飞讲太平天国
Q4: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于什么地方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在广西金田村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告起义, 后建国号“太平天囯”。
Q5:哪些书籍记载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记》,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页848)洪秀全 - 人物评价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洪秀全等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孙中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说:“洪秀全未成而败,清人贬之为寇,而我们4人(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的志向正如洪秀全一样,那么,我们4人倒成了清廷的‘四大寇’了。”[ 转自铁血社区 ]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说。苏双碧认为:洪秀全是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尽管“在洪秀全的思想领域中,既有新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因素,又有浓厚的、传统的封建色彩”,但“他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崭新的农民革命纲领,提出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在历史的进程中作出了新的贡献,不承认这些,就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赞成洪仁玕指出的旨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的事实。”洪秀全领导的伟大的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的意识。在其之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学习他的民主革命志士,为中国的历史向前发展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无论如何, 洪秀全也算得上晚清衰世中为数不多的大人物,其行为的根源当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有意无意的大病之后的幻觉,或者某个类似《劝世良言》的小册子的“神启”。社会根源和个人的成熟愿望,都是导致造反的重大理由。造反是需要理由的。历史上农民起义或者造反, 多半出于官逼民反。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愤怒呐喊,是这种循环的先声。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给洪秀全提供了起义或者造反的理由。洪杨起事前20 年, 龚自珍即已预言“ 起视其世, 乱亦竟不远矣”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南方局势, 的确如时人夏燮所言:“ 官怕洋人, 洋人怕百姓。夫至于能怕其官之所怕, 则粤东之民……乎玩大府于股掌间矣。” 两次鸦片战争中都被推到前沿的倒霉的钦差大臣耆英( 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因为在天津谈判时擅自回京被赐自尽)在签订《南京条约》后一年奏称:“官与民,民与兵役,已同仇敌。吏治日坏,民生日困,民皆疾视其长上,一旦有事,不独官民不能相顾,且将相防。困苦无告者,因而思乱。” 反压迫、均贫富、等等目标, 都可以成为历史性的理由。而太平天国的理想,给意欲谋反的民众以一种宗教的狂热,如烈火般点燃广西以及南方半壁江山的干柴。[ 转自铁血社区 ]单从广西等地的平等主义诉求来看,当时的起义,无疑是具有相当的正当性的。比如妇女们即响应“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号召,在拜上帝教主要发源地广西桂平县就流传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的民谣。而“ 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的豪迈激情,更是显示当时的起义是何其壮观!造反也是需要领袖人物的激情的。洪秀全的激情来自科举失意,而出自个人欲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的目标和宣称的天国的目标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难以吻合的矛盾。1860年10 月, 中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人士容闳曾往天京拜访天王,但不被所用。后来容闳投靠李鸿章,协助购回百多部机器而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容闳可能当时也看出了洪秀全的本质,所以后来称“洪秀全于应试落第后,得失心盛,殆成一种神经病”。考不上“ 大学” , 造就洪秀全自己开科取士的逆反心理, 这是激情的来源。洪秀全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14虚岁考为童生。此后四次应府试考秀才,分别在1828年、1836年、1837年、1843年,皆落第,前后一共经历17年,未能考上生员(秀才)。应该是从1837年科场失意后异梦升天开始,洪秀全就已经慢慢萌生造反念头。当时他已经自居“真命天子”。而直到晚年,他仍然是梦想实现“父子公孙坐天下”的王朝。录一首其早期的诗如下,以明其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 声振东南日月边。玺剑光荣存帝赐, 诗章凭据诵爷前, 太平一统光世界, 威风快乐万千年。”(《斩邪留正诗》,1837年) 从现在所见洪秀全的诗文,他有些许才气。不过,也许他的诗文还谈不上俚俗不堪,但是打油诗居多确是事实,以这种水平,也难怪青年农民洪秀全考不上秀才。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的洪秀全大约在创拜上帝会(1843年)后自行改名秀全。秀全拆开,是“禾(吾)乃人王”。靠这种迷信和自我暗示加强政治激情,符合落第书生的水平。以洪秀全个人的能力,无法真正承担造反领袖的重任。所以,早起的准备活动,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冯云山。冯云山在永安封为南王,称七千岁,不仅居洪天王之下,还居他发展的应该是弟子的杨秀清和萧朝贵之下。但是,据《李秀成自述》所言,“谋立创国者出南山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真正的领袖人物。但冯云山又是洪秀全最早的支持者,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他的能力从传教时已经体现出来。1844年,洪秀全和冯云山深入广西传教,洪秀全显然缺乏领袖魅力,只发展了非常有限的几个人。洪秀全的表兄李敬芳是因为看到洪秀全藏的《劝世良言》,才鼓励病歪歪的表弟仔细研读,从而创立拜上帝教。而洪秀全没有能够团结这个人才,并且对于和他一起创业的洪仁玕也不能吸引住。他们均在入教不久就与洪秀全分手。而冯云山在桂平紫荆山区,靠拾牛粪、打短工已接触大量的底层人民,并以个人的卓绝努力,竟使拜上帝教发展成为拥有二三千人的组织。冯云山是个忠诚的斗士,有勇有谋。可惜他于1852年在攻打全州时被清军炮火致伤而亡。不过,冯云山对洪秀全的动员和推崇,居然是建立在相面术的基础上。即他认为洪秀全“多异相”、“有王者风”,当贵为“九五之尊”。洪秀全从一开始的激情、幻想和朋友的推动(或者裹胁)中,扯起了大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个因为不能自拔而干脆自我陶醉的过程。作为领袖,他应该对起义的目的和方向有个战略性的基本设想。从金田到永安,到全州,到武昌,直到南京,洪秀全一直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包括后来的北伐和西征,都是在犹豫不决中推行的。对于洪秀全等领袖而言,当时处于三方势力争夺的三角关系中。对于清廷,他们是要彻底取而代之的。而对于洋人,则存在一个难题:一方面,如果洪秀全拉拢洋人(这也是洋人在太平天国初期持观察态度的原因),那么他会成为引洋人入邦的罪人;另一方面,如果洪秀全对洋人完全自我封闭,持抵制的态度,那么他们的事业会受到洋人和朝廷的联合镇压。在这种矛盾之中,太平天国首先选择了一种比较中间的立场,即对洋人采取宽容的态度,试探其底线,同时防范洋人与朝廷联合。太平天国在对外关系的观念上没有做到创新,而是坚持了万国一家的大同理想。洪秀全要洋人承认其“天下万国真主”的地位。比如,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太平天国以“谒王”的礼节接纳之,“特颁谕抚慰”,并称“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
Q6:公元前年, 、 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公元前(209)年, (陈涉、吴广)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那么以上的内容就是关于(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哪一个))的一些信息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到网友们获取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哪一个))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汇总而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