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词性的分类及其定义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 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 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七.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十二.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2.带汉字的成语
饱汉不知饿汉饥
身在曹营心在汉
汉官威仪
蜥蜴汉宝
铮铮铁汉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气逾霄汉
骑牛读汉书
披霄决汉
气冲霄汉
邈若河汉
门外汉
绿林好汉
江汉朝宗
胡言汉语
河汉无极
河汉江淮
好汉不吃眼前亏
汉贼不两立
汉官威仪
饱汉不知饿汉饥
彪形大汉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楚界汉河
满意请采纳,
不得请追问,
O(∩_∩)O谢谢
3.汉语词性的分类及其定义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的词的特点.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 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 你 您他 她 它 我们 你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咱 们 自己 别人 大家 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 你们自己 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 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什么 怎样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七.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4.汉语中什么叫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一、主语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如“我写字”中的“我”,就是主语,它做出“写”这个动作。“写”则是谓语,用来修饰主语,而“字”是接受谓语“写”这个动作的对象,它因此被称为宾语,有的语法书也称它为“客体”或“受体”。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do what,“是什么”what is this或是“怎么样”how。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经常用动词和形容词搭配然后用来充当谓语动词。在英语中,动词按作用和功能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谓语动词,另一类是非谓语动词。
三、宾语
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大类,其中直接宾语指动作的直接对象,间接宾语说明动作的非直接,但受动作影响的对象。
一般而言,及物动词后面最少要有一个宾语,而该宾语通常为直接宾语,有些及物动词要求两个宾语,则这两个宾语通常一个为直接宾语,另一个为间接宾语。
四、状语
状语(adverbial,简称adv.)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
五、补语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目的等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六、定语
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由其他词或短语充当。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
扩展资料: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句子成分
5.关于普通话的名言
1、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温美《现代汉语起源》
2、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华康《CCTV13新闻频道》
3、语言美也是一种美,普通话更能体现语言美。——董卿《欢乐中国行》
4、说普通话,走遍天下。——韩跟坡《相约星期六》
5、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朱迅《我们这一代》
6、发扬国风,从说中国话起;说中国话,从普通话开始。——海霞《新闻联播》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普通话起源
1、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以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统嫡传的身份被确立为中国汉语的标准音。
2、公元1909年,清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这是清代汉语首次得到官方命名。
3、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国音常用字汇》,为确立国语的标准提供了范本,为现代汉语标准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1932年之后的国语广播,都采取了以《国音常用字汇》为标准的形式,各地的国语标准一致化。
4、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东四省之一的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6.写十个汉语句子 并把各个句子中每个词的词性标出来
1、我喜欢苹果。 我:人称代词 喜欢:动词 苹果:名词
2、小明跑得非常快。 小明:名词 跑:动词 得:助词 非常:副词 快:副词
3、夜色真美。 夜色:名词 真:副词 美:形容词
4、我不认识他。 我:人称代词 不:否定副词 认识:动词 他:代词
5、她是一个好人。 她:人称代词 是:判断动词 一个:冠词 好人:名词
6、给我一杯水。 给:动词 我:人称代词 一:数词 杯:量词 水:名词
7、这是什么? 这:指示代词 是:判断动词 什么:疑问代词
8、汤姆在中国。 汤姆:名词 在:介词 中国:名词
9、哎呀!我迟到了! 哎呀:感叹词 我:代词 迟到:形容词 了:助词
10、我和他不是夫妻,哈哈哈! 我:代词 和:连词 他:代词 不:否定副词
是:判断动词 夫妻:名词 哈哈哈:拟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