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字词句篇的教学
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重要一环之一,所以,要在小学就要打好基础。
那么,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授以方法,巧于引导。在学生识字学词用句上下功夫。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一、自编歌诀激发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歌诀记诵感兴趣,老师就采用歌诀记忆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尤其是要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去自编歌诀,学生记诵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我教的是农村小学生,他们对农村的事物熟悉,我就把学习知识的歌诀与他们一起自编唱诵。
例如,一年级小学生记a o e等字母,书上的歌诀是:“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小学生对书上的歌诀不易懂,而且,小学生读完之后只是记住了型,我就把这首歌诀改了一下,让学生背诵:“a像小辫脑后拖,鸡蛋圆圆ooo,小鱼摆尾eee,农村生活真快活。”这样一改,小学生就把a的形状与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的形象联系起来了,对照印证强化了记忆。
而歌诀中的鸡蛋、小鱼是孩子们常见的东西,他们把熟悉的事物与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印象更加深刻。记忆的知识也更加容易和牢固。
此外,还有“i像立正站得好,u像跳绳摇啊摇,---------”所以,老师要结合实际打破书本上现成歌诀的束缚,大胆去自编歌诀。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编歌诀记忆所学知识。二、授以方法给学生引路在学生学习字词句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引好路。
学生在采用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中受到启发,会认真去思考、探究。这样,老师就起到了引导思路的作用。
例如,学生记诵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时,有的学生总是背诵不下来。还有的背诵时句子顺序颠倒,还有更多的是背诵时总卡壳,结结巴巴背了上句接不上下句。
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诗句先写到黑板上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让学生速读,读得十分流利后,再去背诵。然后,在学生背诵语句凌乱无序时,再让学生把诗句的句首四个字写在纸上:“草---拂----儿---忙----”作为提示,学生看着这四个句首字背诵《村居》全诗,很快学生也不结巴和卡壳了。
背得慢的学困生也有了很大进步。此外,让学生学习整体认读音节时也是如此,针对学生记不下来整体认读音节的问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把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分成几类,例如,(1)z c s zhi chi shi r与 i组成八个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 ri ;(2)y 、w与组成两个音节:yu wu ; (3)y 与e 、ue组成两个音节:ye yue ;(4)y与in un uan ing 组成四个音节:yin yun yuan ying 。
这样,让学生分类记诵就很容易记住了。同时,让学生用整体认读音节去组词,强化记忆。
例如,(1)侄子、尺子、日子、次子、狮子、柿子、石子、式子、虱子、院子、鱼籽、叶子、椰子; (2)四十、诗词、只是、知识、事物、云雾、实施、事实、时事、呜咽;(3)雨夜、鱼翅、爷爷、也是、一次、午夜、越野、五岳、支持、因此、音乐、隐约;(4)无疑、一只、一日、四页、医院、一元、愿意、音义、字韵、诗韵、雨云、映月 (5)月影、营运、诗词、四肢、四支、饮食、吟诗、于是、浴室、鱼食。学生对老师教给的方法感到比较实用,也对他们是个促进,因为学生对老师的点拨感到很认可,在有了进步时,老师及时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
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老师教给方法才能引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教师示范感染学生有时候,老师要给学生做个示范,因为老师的示范作用很大,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仿效老师去做。例如,老师想让学生把一篇文章背诵得一字不差,老师事先要背的很流利,然后在学生练习背诵时,给学生展示一下“背”功,学生看到老师这么大年龄都被松下来了,我们年龄小,记忆力强,所以应该背诵得更加熟练和扎实才行。
老师的行动对学生是个示范,其感染作用不可小觑。此外,老师的示范作用不仅仅在学词句上,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激励作用。
让学生写日记,这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所以,老师也要坚持写日记。让学生限时写作文,老师也要给学生当面现场完成一篇范文,这对学生的感染力也是很大的。
四、分组竞赛激励学生在学习字词句的过程中,分组竞赛学习激励的做法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让学生记忆词句时,看那组学生积累的词句多,在用词句灶具上看哪组学生积累本上的词语造句精当。
在课堂上看那个小组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和积极发言,研讨交流气氛活跃,学优生对学困生帮助得好,使学困生进步幅度大。这样,通过分组竞赛学习,激励全班学生,老师和班长对全班进行日评比、周总结,大力表彰有进步的小组和个人。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使全班学生都有很大进步。
2.普通话考试读单字词视频
一、读单字(共10分)(限时3分钟)
镍 涩 习 宽 狗 迈 吻 驴 恽 区(姓氏)
坏 嘣 墨 慌 由 入 子 播 润 藏(躲藏)
瞥 救 闩 逛 学 付 均 抵 荫 俩(咱俩)
蝉 寸 嘭 领 心 涌 亏 罚 司 券(债券)
婶 初 砣 篇 却 捐 磷 郑 爷 哄(起哄)
抓 病 秦 面 煮 患 饶 欧 纫 揣(怀惴)
饿 翁 贼 箭 夺 酱 夸 舜 鳃 相(相机)
则 兄 二 梗 跪 池 掉 枕 榻 石(石板)
蹑 标 痛 港 丢 框 掐 宋 啪 那(口语音)
名 枣 痣 防 次 窝 惨 溺 挨(挨打) 褪(褪去冬衣)
二、读词语(共20分)(限时3分钟)
送信儿 咖啡 扭搭 沙漠 哈尼族 按期
实用 贫困 喷嚏 昂扬 交流 平反
榫头 独特 蠢笨 肆虐 沉冤 月份
酌量 号召 萌芽 鲜花 奶嘴 判定
上座儿 搜寻 蛐蛐儿 接洽 仍然 拐弯
白菜 冠军 总得 熊猫 萝卜 策略
走味儿 培植 快乐 软骨 鄙薄 物价
因此 调和 而且 往常 机床 生日
悬挂 听讲
3.如何提高小学生字词句的应用能力
现在大家在小学阶段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采用的方法一般是“造句、写**记、写作文”,这个过程是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规律的,但具体操作方法值得商榷。
造句一般是拿一个词让学生写一句话,即使是两个词,也仅仅限于“只有……才……、不管……都……、如果……就……”等等,难度过低,是否可以把一些近义词比如“高兴、喜欢”,容易混淆的词如“优雅、优美”等,放在一起,让学生造句,通过造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同时又可为以后作文打下良好基础;关于**记,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写**记当然是个好习惯,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老师把这个环节当做要求学生每天一篇作文来运用,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养成应付作业的坏习惯,而且还可能造成学生对**记的错误认识,所以我认为对学生记**记应鼓励而不做硬性要求,如想陪养学生每天写作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写几个字或词,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把这些词全部营运到其中,字、词的数量和作文字数应根据学生年龄和程度的提高逐步增加。这种办法,小学阶段3年级以后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作文,应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题目,在3年级后,甚至可以不规定题目,只规定字数,让学生自由发挥。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字词的把握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甚至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一种锻炼。
4.如何理解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
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从目标的角度可以作这样的定义: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满足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
语言文字运用的要素是什么?是通常所说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还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语言文字运用”两者有什么区别?
简单地说,“运用”是目标,“学习”是过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区分语文课堂的运用与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而不是学生已经会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语文教学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训练为主”的道路上去。
当前语文界,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把关注点或者说兴奋点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层面上,是在学生已经会用的前提下,讨论怎么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这个前提条件是不是科学,方向对不对,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探讨,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会忽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即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过程,结果从哪里来呢。
“学习”与“学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就要有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综合、多元的,有四个核心问题。
1.训练什么
从基于教科书的层面探讨选择什么内容开展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教科书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涉及到诸多因素,例如学生的因素,如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生活经验与家庭背景;教师的因素,如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还有语文课程资源和环境因素等等。 重视钻研文本,能从教科书的文本中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素,教学的方向是对的。
2.怎么训练
涉及到教学步骤或环节怎么分配,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
3.用什么训练
主要是现代教学媒体和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等。
4.为什么训练
预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成怎样的目标,支撑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等,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当然,上述几个方面都需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厘清概念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有的概念需要不断探讨、深入研究才能把握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结论。我想,什么时候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走出困境。